康复护理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教育;肺源性心脏病;多种形式
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同时此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此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并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现象[1]。但是由于社会以及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在院进行治疗对患者而言不具有现实性,所以应对其采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教育,使得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实际状况,在出院之后可以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为护理中的主要内容,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于护理,同时不能激发患者的积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为9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均在4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11.2)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年龄均在4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11.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研究对象则采用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模式。其教育内容如下。
1.2.1交流指导①普及模式。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人员会因为反复住院而对自身疾病预后产生焦虑现象,同时还会担心经济状况,加重自身的病情。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并讲解在整个康复护理中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检查的主要目的,并耐心解答研究对象所提出的疑问,从而消除其疑虑。②针对模式。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同时久治不愈,因此患有此病的人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例如悲观、焦躁、不安以及不合作等相关不良情绪。所以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入相应的心理疏导。③连续模式。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其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大部分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主要特质则是由气愤直至认可,同时使病情逐渐有所恢复或者达到恶化现象[2]。患者在过渡期或者认可期过程中,患者会逐渐对教育人员形成一种依赖感,行为会产生被动以及退化表现,而教育人员应通过此时期详细讲解休息的主要意义。在患者的恢复期中,当患者未产生自觉憋喘,可以实行自理。④扩张模式。实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扩大教育的范围,对研究对象的家属予以教育,并告知其如何对患者实行照顾。而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有此病的人员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并指导如何正确的用药、休息、复诊等。此外,还应指导怎样进行呼吸以及戒烟训练。经教育之后,有助于肺功能的缓解,提升其生活质量。⑤小组开会模式。为了防止康复护理教育不充分或者护理实践不足,应将病情存在一致性的进行集中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教育。⑥集体聚会模式。不定期举行联谊会,并耐心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义诊以及查体,并对肺源性心脏病和相关保健问题进行沟通以及交流。⑦面对面模式。由于研究对象的病情实际状况、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育时需要和其实行相应的沟通,有助于对病情的观察,从而对其自身的病情予以相应的评估。当产生未解决完的问题时应对其进行再次探究,并找出产生原因,并重新编制护理计划并实行。
1.2.2文字宣传①宣传栏模式。还应组织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并介绍肺源性心脏病的有关知识,例如怎样对呼吸进行免疫调节、正确的呼吸训练方法、吸氧的主要目的以及在吸氧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等。②报刊以及手册模式。向发放相关科普性报刊以及手册,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教育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选择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教育效果进行比较,其护理效果内容包含: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自身保健能力以及遵医嘱行为[3]。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此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研究最终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n(%)]以及计量资料(x±s)来进行表示,检验则选择χ2以及t值,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康复护理教育效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疾病了解程度有所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8例(97.78%),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5例(94.44%),自身保健能力的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2例(91.11%),遵医嘱行为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3例(92.22%),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疾病了解程度有所提升患者例数为71例(78.89%),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68例(75.56%),自身保健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72例(80%),遵医嘱行为提升的患者例数为65例(7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78例,达到满意的例数为8例,达到不满意的例数为4例,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中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62例,达到满意的例数为12例,达到不满意的例数为16例,满意度为82.22%,两组患者经对比,以χ2=8.100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健康是通过心理、社会-经济以及生物等相关原因和自身的行为所决定的一种态度。当患病时,医务人员仅仅只是协助患者将自身的身体机能进行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将其消除,而康复教育则能够很好地使患者在机体、心理以及情绪等方面获取良好的状态。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程度有所重视,然而健康教育的主要传播人员则为教育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教育人员需要采用多样性教育方法,并利用患者可以听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示范以及讲解,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愉快地配合治疗以及护理,与此同时还充分了解疾病的预防,并将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修正,从而提升自身的保健能力水平,逐渐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实现健康的目的。患者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均贯穿其中[5]。教育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教育,并予以患者相应的帮助,获取了患者对自身的信任,有助于护患以及医患关系的创建,同时还能够改善医患关系,并为医院在无形中积累了一定无形资产。实践则证实,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效果而非形式。同时教育则是因人而异,在对其进行共性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加入个性教育。在对患者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方面,同时还应使患者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以改变自身的行为实现自我保护以及控制的目的,以此来达到康复效果。综上所述,对于肺源性心脏病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入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模式,恢复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尚艳华.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64-65.
[2]刘晓萍,李鸿妍.中医循证护理在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122-123.
[3]曾淑媛.个性化护理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34-236.
[4]黄琼霞,邓玉芳,何莉衍,等.氨溴索、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1-122.
康复护理的意义范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康复医学科变得尤其重要,其主要是通过一套合理的、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患者提供最为满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本文研究中主要对2013年与2014年康复医学科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探究满意度,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对我院2013年康复医学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同时,对我院2014年康复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其中,我院康复医学科护理人员一共有12名,男性护理人员与女性护理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1:11,年龄在26岁~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14±0.57)岁,工作时间在2年~16年之间,平均年龄为(10.41±1.11)年。另外3名护理人员为本科学历,7名护理人员为大专学历>2名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
1.2研究方法
对2013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分配工作、合理排班等。
对2014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即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性格特点分配合适的工作岗位,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学习有关康复治疗的知识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2013年以及2014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不同护理管理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的差异性。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使用(3E±s)表示,采用f检验比较。
2.结果
由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2013年,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康复医学科主要是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健康,同时,还需要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使得患者能够恢复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中主要对2013年以及2014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不同护理管理>2014年康复医学科采用优质护理管理,其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2013年康复医学科(采用常规护理管理)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优质护理管理主要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性格特点分配合适的工作岗位,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31,之后还需要定期的针对康复治疗进行讲座,从而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医生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个别残疾患者,例如偏瘫、语言障碍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利用每次空闲的机会与患者进行交谈,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交流技巧的合理运用,偏瘫、语言障碍患者反映比较迟缓,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避免增加患者内心的自卑情绪。同时还应该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尽可能的让患者真实的了解到相关知识,从而使得患者的机体功能能够尽快得到有效改善。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针对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方法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尽可能的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降低护患纠纷。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治疗的方法与预期目的,同时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
康复护理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评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占据了首位[1]。脑卒中是血管源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急慢性临床综合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可导致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致残率高达70%~80%[2]。使脑卒中患者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无论对个人、社会及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康复护理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降低医疗成本,被认为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讨合理的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意义尤其重要,为此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2)均存在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3)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2~3 d后不再恶化;(4)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共144例,男76例,女68例;年龄45~85岁;左侧偏瘫84例,右侧偏瘫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瘫痪侧别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变化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自信的参与康复过程[5]。
1.2.2 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 良姿位对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预防的作用[6]。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功能训练,即应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指导患者自己翻身、吃饭、梳头、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始护士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逐步由其独立完成,3~4次/d,30 min/次,指导培训家属帮助患者训练,以便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1.2.3 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进清淡、少渣软食;饮水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0°;指导患者示齿、弹舌等动作;对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学习单音发声,然后指导患者3个连发,可从数数开始,进而短词、短句,再进展到复杂的句子;不完全性失语的患者应鼓励多与他人交谈,刺激和促进说话能力。
1.2.4 认知的康复 包括失用的康复和视觉忽视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理解为什么不能完成有意识的动作,使用简单的语言指导患者完成动作,然后逐渐增加语言的复杂性和难度给予反复训练。耐心解释使患者明白为什么对某一侧物体视而不见,在忽视侧进行各种活动,可以加强患者的功能。
1.2.5 社区卫康复护理 社区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紧密衔接,患者出院后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干预计划。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整体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干预,并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干预频率:第1个月每周上门2次,第2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3个月每2周上门1次,上门频率也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
1.2.6 家庭康复 定期由医院及社区医护人员给予相关知识培训,使家属正确的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和穴位按摩,鼓励患者自我锻炼。。
1.3 评价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患者肢体功能;(2)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记录并发症:主要为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康复评定均由专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分。所有评定由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完成,评定者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实行盲法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 发放144份评分表,回收率为100%。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7]。。探索科学的、实用的康复护理模式及如何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8]。康复护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目标是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使脑卒中患者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提高生存质量[9]。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10]。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实施康复措施的时机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国外常与药物同时进行[11]。超早期康复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病灶周围的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12]。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把康复早期、中期、后期的治疗连贯起来,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使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等工作从医院到家庭不间断,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效果明显,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可使医务人员及家属及时有效的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锻炼;指导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伸、抬、举的活动;督促患者进行言语功能锻炼等。正是由于康复护理干预组医务人员及家属全程不间断参与康复治疗过程,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勇气,使医护人员更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及时收集患者的信息及家属的需求,及时修改康复计划,提供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复措施,使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家庭康复环境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有所提高。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舟君,戎燕,张丽华,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47-49.
[2]黎茵,刘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26-27.
[3]刘亚芳,江华,王秋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2):449-45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9.
[5]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36-1638.
[6]龚素芬,邢凤梅.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6(31):2072-2073.
[7]邓凤,陈锦秀,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2):3169-3171.
[8]肖秀英,梁少杰,岳永辉.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72-73.
[9]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10]范红艳.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002-3004.
[11]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1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7(18):1647-1675.
康复护理的意义范文4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科室,辽宁沈阳 110023
[摘要] 目的 探讨和评价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服务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优质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71.67%(43/60);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33%(59/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占该组患者总数的18.33%(11/60);观察组仅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占该组患者总数的3.33%(2/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康复护理;周围性面瘫;满意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53-02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该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9~73岁,平均(48.1±7.6)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8~76岁,平均(49.5±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式,包括两点:①针刺护理[2]。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针刺之前护士要协助医生将针刺器具清洁干净并进行消毒,针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并做好保暖工作。②艾灸护理[3]。艾灸过程中避免患者被艾绒灰烫伤,患者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优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②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包括有规律地抬眉、闭眼、鼓腮等,每日做好面部按摩护理,提高面部肌肉灵活性。③饮食与起居护理。患者在恢复阶段应遵循少量多次的饮食原则,并合理搭配丰富的营养,要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不吃油腻、生冷、冰冻、辛辣的东西,外出时做好面部保护,降低受风频率。
1.3评价指标
患者住院期间,详细记录其情绪波动情况;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能、交流和沟通技巧、总结评价等内容,以100分为满分,患者出院的同时填写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各类观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1.67%,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焦虑的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焦虑的病例占该组患者总数的18.33%,观察组占3.33%,表明观察组心理护理作用突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情况通常比较突然,且多和人体正气不足以及受风受寒有关[4-5],因此处于早期的患者可以通过活血方式,采用针刺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舒活患者筋络,辅以艾灸能进一步改善面部机能,并从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方面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与保健意识[6],促进患者建立起抗病的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护理的满意程度和舒缓患者心理压力方面上也占据优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7],将中医拔管与针刺、艾灸治疗护理结合起来应用也对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率作用突出,这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智慧有着密切关系,也是基于人体穴位治疗护理原理,通过活血作用促进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迅速康复。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实施优势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出现不同程度焦虑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该组患者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整体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来说,在采取有效措施治疗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康复护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更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医疗服务人员的主动性,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程度,值得大范围推广。
[
参考文献]
[1]江进忠.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7):62-64.
[2]黄红芳,沈冬云,唐俊良.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53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7):101-102.
[3]钟钊洪.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8-50.
[4]梁艳.电针结合刮痧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4):63.
[5]蔡南哨,于海波,马晓明.以疏肝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5):769-770.
[6]朱俊燕.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4,4(5):127-128.
康复护理的意义范文5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7-02
偏瘫是指舌肌下部、一侧上下肢或者面肌所存在的一种运动障碍,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在临床上又称之为半身不遂[1]。轻度偏瘫患者尽管还可活动,但是在走路时,其上肢常常屈曲,且下肢伸直,严重者还会卧床不起,失去生活能力,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压力[2]。针对这一情况,为使致残率得到降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实施了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在基层医院的实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2年-2013年12月所收治的40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5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0-75岁之间。通过头颅CT检查诊断,有18例患者为脑出血,22例患者为脑梗死。在训练之前,借助于MESSS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其得分情况如下:有16患者得分为0-15分,作为轻度组;有14例患者得分为16-30分,作为中度组;有10例患者得分为31-45分,作为重度组。
1.2方法:全部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和护理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其主要如下:1)加强护理训练工作人员和患者以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构建信任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明白借助于康复训练可使症状得到减轻和好转,加快康复的速度。2 )在卧位护理中,当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应于其头部位置垫上枕头,将患者患肩前伸,使患侧指关节、肘以及腕伸展放于胸前枕头,且患膝和髋关节自然地屈曲向前放置在另一枕头上;当患者取平卧位时,于头部和患肩胛下分别垫一枕头,患髋关节下和患大腿、臀下分别垫一枕头,以防止下肢外旋;当患者取患侧卧位时,为防止患肩受压以及后缩,患者前壁应前伸,且前壁外旋,将手指张开,其掌心向上,同时患髋关节应稍微后伸,而膝关节则应微微屈曲,放置在舒适位。交替应用上述三种卧位方式,防止长期受压。3)当患者病情得到稳定以后,应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同时实施按摩,以促进淋巴和血液回流,便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在按摩时,动作应缓慢且轻柔,其中对于肌张力较高肌群予以安抚性质按摩;对于肌张力较低肌群则予以揉捏以及摩擦。4)在床上康复训练时,应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动态桥式运动、单侧与双侧桥式运动,进行翻身动作的训练。同时还应实施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站起和站位平衡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训练。此外,还应予以出院指导,使患者以及其家属自己可掌握相应的康复训练方式,嘱咐患者应坚持锻炼和训练,定期进行随访。对比分析训练前后患者MESSS评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3]。
1.3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训练前后患者MESSS评分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中数据的分析可知,训练后患者MESSS评分明显优于训练前,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康复护理的意义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42-01
随着医院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手术成为疾病治疗的常见手段。但手术的实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 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且人们对术后护理水平要求较高, 院方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护理方式[1]。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 可以有效减少创伤, 有利于患者预后[2-3]。近年来我院在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 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与护理满意程度。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论述,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普外科手术34例、泌尿科手术25例、骨科手术21例;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2~67岁, 平均 (463±36) 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病房清理、病情咨询、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等。
(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法, 。 (1) 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宣传教育, 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帮助患者保持平常心。术前做好患者给药与常规肠道准备, 指导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厂家: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827) 6856 g, 轻微导泄, 叮嘱患者多饮水。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患者需术前6 h禁食、2 h禁水, 于术前1 h口服10%500 m L糖水[4]。术前对患者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不需要备皮, 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胃肠减压与营养支持。 (2) 术中护理。麻醉方式采用中胸段硬膜外阻滞, 术中注意保温, 切口缝合采用可吸收线。 (3) 术后护理。为减少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 采用自控式镇痛。 减少术后应激反应[5]。腹部听诊出现肠鸣音后开始进食, 按照流质、半流质及普食的顺序进食。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缓慢增加运动量, 以加快胃肠等功能的恢复时间, 缩短住院时间。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CRP与IL-6水平。 (1) 肠鸣音恢复时间:安排专门的医师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 4 h/次, 肠鸣音≥3次则说明已恢复;(2) C反应蛋白 (CRP) 与白细胞介素6 (IL-6) 水平:取两组患者的肘静脉血, 术前1 d与术后1 d分别抽取一次, 利用离心机分离血清, CRP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 IL-6水平采用免疫放射检测法测定, 检测过程严格遵循规定, 测定结果维持在2个SD范围内, 测定中按照说明书使用试剂盒 (厂家: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 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分为总体服务、心理护理、环境舒适、健康宣教及流程便捷五个方面。满意度分成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患者出院前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填写问卷, 完成后及时回收。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x2检验,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用t检验, 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 (P
22两组患者CRP与IL-6水平比较术后1 d, 两组CRP与IL-6水平高于术前1 d,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3讨论